APP下载
机会在手,求职信息实时掌握
    Alternate Text
    APP下载
    Alternate Text
    微信公众号
    Alternate Text
    小程序
首页 > 事业单位招聘 > 招聘详情

多政策扶持,多形式就业,杭州正在打通残疾人“就业创业”路上的“毛细血管”

分享至

记者 柴悦颖

就业是最大的民生,是残疾人融入社会的途径之一。

依托政策帮扶实现理想,借力个人专长成就事业。如今在杭州,残疾人通过就业、创业诠释梦想的努力,每天都在上演。

今年是“十三五规划”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,盘点成就,杭州为助力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,创造了三个“首次”:2016年首次举办“国有企业社会用人单位残疾人专场招聘会”;2018年首次采用“线下线上接续”的招聘模式,解决残疾人出行不便的问题;2019年首次采用网络直播技术进行宣传,当天流量一度突破11万人次。

在“稳就业”“保居民就业”的当下,杭州市以“政策保、技能保、平台保、重点保、持续保”的有力措施,助推残疾人按比例就业、辅助性就业、电商文创就业、个体创业、农村种养业,打通残疾人就业、创业路上的“毛细血管”。

多政策扶持,多形式就业,答好民生实事考卷,绘就城市幸福“底色”。近年来,在杭州市残疾人“就创”扶持政策下涌现出的浪花朵朵,正凝成强大合力,织就一幅幅残疾人迈向小康的生动画卷。

单招单考 携手残疾人大学生筑梦远航

悬浮式三维角膜接触镜清洗仪、伸缩冰箱、防滴水雨伞……手握11项发明专利,参与的设计入围红点设计大赛。身高1米28的“90后”残疾女大学生毛愚晰,用手画心,将梦想照进现实。

“人是在成长的,梦想也在不断改变。小时候我想做画家,长大以后想开个小动物收容所,现在希望好好完成份内工作,多做些公益。”梦想是什么?小毛不假思索。

这个在西子湖畔出生长大的姑娘,个子一直比别人矮一截。“让我唯一感觉不太方便的是体育课,同学们能拿‘优’,我只有‘良’,但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数一数二。”

10岁时,小毛学起了素描色彩,高考那年,她选择填报浙大工业设计专业,梦想将来凭借画画专长投身设计创造类工作。本科毕业后保研,2015年远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学习交互设计。一路上,“学霸”小毛越飞越高。

上帝关上一扇门,定会打开一扇窗。回国后,小毛应聘进入一家金融企业从事平台设计工作,成为业务骨干。不断积累的工作经验让她有了更丰满的羽翼。今年7月,杭州市三家市属事业单位单招单考专设残疾人岗位,其中市妇女活动中心专设了“新媒体编辑”岗位。在收到市残联“一对一”精准推送的短信,查阅招考信息后,她第一时间选择了报名。

“这个岗位主要做些交互设计类工作,是妇联的直属单位,和我专业也对口。”在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就业指导老师的指导帮助下,小毛一路过关斩将,顺利通过笔试、面试,在11月的第二周正式入职。

新东家新气象,领导和同事们的热情感动了小毛:“大家带我熟悉各部门,平时嘘寒问暖,从不让我干体力活。”大半个月下来,小毛已经熟悉工作流程,干劲和信心十足,除维护单位微信公众号外,还参与女企业家直播带货活动,帮忙设计海报。

“我游历过不少国家,国外的政府部门没有单招单考政策,残疾人大学生需要与普通人竞争就业。相反,这两年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按比例就业工作,并在具体政策上加大倾斜,这次我能入职市妇女活动中心,得益于单招单考的扶持政策。”小毛在自己的心愿清单上落笔,期望今后通过自身的力量,为残疾朋友多做些贡献。

全面小康之路,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。像小毛这样受过高等教育、具有技术专长的残疾人大学生,无不渴望拥有一次人生出彩的机会,一份稳定体面的职业。

据统计,目前全市35周岁以下残疾人大学毕业生共有1114人,其中大专学历657人,本科及以上学历457人,专业涵盖各个领域,是一支重要的人力资源大军。

近年来,残疾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,始终挂在市委、市政府心头。市政府残工委各成员单位鼎力相助,采取单招单考的关爱举措,带头安置残疾人就业。截至目前,27家残工委成员单位均至少安置了一名残疾人,累计达127人。

这些用人单位单招单考的善举,为残疾人带来城市的温度,也为特殊群体高质量就业注入了新力量。

量体裁衣 点亮残疾员工的人生“灯塔”

如何为招录的残疾人“量身定制”岗位,让他们顺利从家庭回归社会,用双手创造财富,发挥自身价值?多年来,泰尔茂医疗产品(杭州)有限公司一直在实践中思考。

泰尔茂医疗产品(杭州)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,专门生产医药品、一次性医用器械等。公司共有员工2400多人,累计安置残疾职工100人次,其中重度残疾职工34人,主要以肢体和听力言语残疾为主。

“早几年,有兄弟单位向我们推荐聋哑朋友,当时各部门都表示不能接受,担心在岗位适应、人际沟通、作业安全等方面存在问题,直到2016年录用的第一位残疾职工彻底改变了大家的看法。”泰尔茂人事负责人杨玫如是说。

当时,这位听力残疾的职工被安置在试验科,主要从事实验工作。四年来,她每天坐着厂车上下班,路上单程需要一个小时,但她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,表现让大家刮目相看。“正因为听力缺陷,姑娘的专注力特别高,很快就上手了。”一些刚开始相对排斥的部门,后期都抢着要残疾员工,这个转变让杨玫心生感触。

为了鼓励部门多录用残疾员工,泰尔茂出台了残疾员工不占用部门人员编制,不计入部门人事成本的政策。迈入公司的残疾员工,一年比一年多。

普通企业招聘是先定岗位再进人,对于残疾人,泰尔茂则是先进人再定岗。“我们公司以手作业为主,主要将残疾员工安排在生产、实验、包装等岗位。他们的学历涵盖初中至大专,日常通过手语、文字书写等方式交流。在大家眼里,他们聪明不娇气,还主动要求‘三班倒’”。

作为残疾员工的“娘家人”,泰尔茂为他们交齐“五险一金”,包吃包住,还对更衣室、卫生间等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,定期送礼慰问等。“我们对残疾员工的工作要求没有降低,考核一视同仁,能力强的员工直接晋升。”在杨玫看来,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,给予这些特殊群体迈出人生第一步的机会,是一家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。

早在2015年,杭州就出台了《关于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实施意见》,明确机关、团体、企业、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用人单位,应当按照不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1.5%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。

为鼓励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,解除企业用人的后顾之忧,这几年,杭州持续出台激励性政策,帮助残疾人回归社会发光发热,提升他们的幸福感与获得感。2018年,杭州更是出台了《关于进一步落实残疾人就业创业补贴制度的通知》,涉及岗位补贴、超比例补贴、实训补贴和无障碍建(改)造补贴等内容,比如:用人单位每安置1名杭州户籍残疾人,分别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倍和2倍给予岗位补贴;每超比例1人,每年可按当地4个月最低工资标准给予超比例补贴。

扶残、助残暖人心,残疾人就业、创业路上的“毛细血管”正被打通。

在实践中回望,这些步入人生新阶段的残疾人,在各自的岗位上乐观进取、履职尽责,正发挥着光和热。

授人以渔 当好农村残疾人的“领路人”

22年扎根田间地头,58岁的残疾人沈兴连,耕耘出了一番不平凡的业绩。

他是一个平凡的农民,也是一位普通的党员,22年扎根田间地头,几十年如一日为广大农户提供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,为农村残疾兄弟提供岗位和帮助。其间,更是将水稻绿色防控基地打造成为“风景田园”网红打卡点。

沈兴连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,因为小儿麻痹症,造成肢体四级残疾。高中毕业后,他回村务农。因业务突出,于1999年开始负责经营东塘农机公司。2008年,为及时有效向农户提供农机和植保服务,又牵头组建了杭州余杭益民农业生产服务专业合作社。

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的沈兴连,对土地的感情相当深厚。当看到冬天有不少农田处于季节性抛荒时,心中焦急惋惜,开始思考如何让冬闲田“绿起来”。2009年10月,在余杭区农业农村局和仁和街道的鼓励支持下,他与新桥、东塘和永泰3个村的农户签订季节性土地流转合同,采取由合作社为农户插种晚稻苗的方式,无偿耕作600多亩冬闲田。

“这个创新的流转方式,能减少冬闲田规模,稳定粮油种植面积,减轻农户的晚稻种植成本,还能为合作社增加经济收入,可以说是一举多得。”不知不觉间,沈兴连开创了浙江省的土地流转新模式,多年来持续推广。2019年,合作社粮食复种面积已达6013亩。

为创新农作制作,沈兴连更新技术,积极探索“机器换人”。他研发的“油菜种植打穴机”成功申请实用专利,年应用面积达12万亩以上。为了让百姓“吃得放心”,他采用“绿色生产+稻米加工”模式,减少水稻的化肥施用量。还将渔公桥村千亩粮食现代农业园,打造成“现代科技农业+农事体验”的农旅文化基地。

“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。”忙活多年,沈兴连心里一直惦记着一件事,要为农村种养业残疾人铺路搭桥,带动农村残疾人一起富起来。在他的带领下,合作社共安置了10名农村残疾人就业,并为40多户农村残疾人免费提供农业生产机械化服务及种子种苗,帮助他们解决农业生产方面的困难。

就是这样一家被评为“省级残疾人种养业示范基地”的合作社,2019年产值达到965万元,纯收入37万元。今年上半年,全国“藏粮于技”现场会在合作社召开,沈兴连个人也作为“全国十佳农民”候选人被推荐至农业农村部。

沈兴连的成功,是农村种养业发展的一个缩影,背后依托的是杭州市对于残疾人就业的帮扶机制。2008年至今,余杭益民合作社共享受残疾人就业、创业扶持补助资金130余万元,其中2019年获余杭区残联一次性奖励10万元,获超比例就业补贴3.22万元。

聚焦行业发展,杭州市深入摸底调研,为种养殖大户和基地提供各类支持性服务。展望“十四五”,杭州将发挥地域优势,支持提升农村种养殖业残疾人的产品特色,打造优质农产品牌,促成种养业基地与政府平台对接,着力帮助农村残疾人增收。

专家点评

以开放、包容的姿态助推残疾人全面小康

付姝兰(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)

残疾人是参与美好祖国建设的追梦人和筑梦人,同样需要人生出彩的机会。

行进在全面小康路上,杭州市政府各层级、社会各界,对残疾人“就创”工作愈发开放、包容,所提供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大,提供的服务丰富、精准。其中,精准摸排残疾人信息,分层分类进行就业、创业指导;建立残疾人就业、创业实习见习基地和创新创业园;各地联动开展线上、线下招聘会;职能部门聘任高校或企业引才大使、招才大使,树立残疾人榜样;残疾人求职、就业、创业专项补贴等,持续捂热人心。今年,首届浙江省残疾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,更是为残疾学生迈向更高质量就业和充分就业,奠定了基础。

可以看到,职能部门正加大就业市场开拓,搭建残疾人顺畅就业的供需平台,提高就业岗位质量,助力残疾人融入社会。

“弱有所扶”,是党和政府做好民生帮扶工作的庄严承诺。盘点“十三五”,杭州市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,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,残疾人就业帮扶举措有力,残疾人的就业状况得到明显改善。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残疾人,基本能够实现充分就业。

这些改变,是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共建,共享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的保障,是残疾人幸福感与获得感的根本,也是新时代重要窗口的特殊风景线。

编辑 徐秀丽

专题推荐

进入关怀模式